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道德经诠释 > 上卷 道经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上卷 道经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上卷 道经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第2/2页)
  
  有人可能觉得我说错了,明明是“道”,为什么说是“大道”呢?
  
  其实两种说法都对,正如古人起名字的时候喜欢有名有字一样。如:岳飞,姓岳名飞字鹏举。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意思是:大代表失去,失去的意思是远离,远到一定程度就又回来了。
  
  “逝”字代表失去、死亡的意思。
  
  前三个字看上去是说大代表死亡或者失去,这种说法看似不合理,但是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它是正确的。
  
  当人慢慢长大的时候,其实也是离死亡越来越近的时候,当人们到了中年,代表人到了最强壮的时候,但是这个时候也代表着正在慢慢的走向衰弱和死亡。
  
  所以老子说“大曰逝”,死亡是什么呢,就是再也见不到了,离我们越来越远,直到看不到它(失去也是一样的道理),看不到的东西代表着距离我们最远。
  
  有句话说得好: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却看不到我。
  
  “远曰返”
  
  远到极点之后就会返回,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地球绕太阳转的情景,很多人都知道“近日点”和“远日点”代表着地球离太阳最近和最近的距离。(这里不作太多解释)
  
  用普通大众能够理解的话来理解:
  
  一棵植物从土里长出来,慢慢的长大、开花、结果,然后死亡、腐烂、化成沃土,滋养了自己的下一代,下一代又重复同样的过程。
  
  从土里出来,然后到离开土地,最终回到土里,这就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个过程一直在循环,因为这是天地的规则,也就是“道”的本质。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也就是说老子在这里所说的“大”代表了循环、代表了重复。因为“大”本身就包含了这个过程。
  
  (总不能把“大道”说成“周道”或者“循环道”吧?)
  
  通行本或古本中大多数都写作“王亦大”,古本中写作“人亦大”,我觉得“人亦大”应该更接近原著,因为下一句有“人法地”这句,之所以写成“王亦大”应该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古时候,王比人大,如果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那王居何处?人比王大,王必杀之。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这一句原文中应该没有,总觉得像是在拍马屁)
  
  最后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模仿地上的万物,地上的万物依靠规则,而规则是由“道”定的,“道”是自然存在的。
  
  或者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人类想活着,必须依靠大地,没有大地提供的食物,人类就没法生存,所以地是人类的根本,人类如果想活下去,就必须想办法从地上获取资源。所以称之为“人法地”。
  
  万物的生存需要“天”来提供基本的条件,没有天、没有空气、没有太阳,地上的万物就没法生存,没有万物,就没有资源,所以地是依靠天的,也就是说,地上的万物,必须从“天”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才能生存。这是“地法天”。
  
  “天法道”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总之,天地之所以可以运转,是因为“道”的存在,正因为“道”提供了天地运行所需要的基本规则和条件,所以才有了这天地。
  
  如果这么想下去,我们会习惯性的问一句:既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那么道呢?道法什么?
  
  老子说:“道法自然。”
  
  “道”便是这天地之间一切的源头,它是自己出现的。
  
  道家修行的方法之一也是从自然开始,先由自身做起,然后观察万物,之后研究天象,然后通过天象接近大道……
  
  也许你会问:如果人类最终找到了宇宙的起源,之后呢?
  
  这个问题没有人可以回答,但是谁能保证宇宙的起源就是终点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长生从聊斋开始 下班,然后变成魔法少女 这里是封神,励精图治有什么用 暗宠 大明:王孙归来不称帝?我是海主 偏执顾少的心尖白月光 遮天:开局目睹荒天帝成仙 穿书年代成了大佬心头娇 神印王座之天煞之子 孤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