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道德经诠释 > 上卷 道经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上卷 道经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上卷 道经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2/2页)
  
  在这里,这句话的意思同【答难养生论】的观点有些类似。
  
  【答难养生论】中是用酒来作例子,而老子更加直接,他认为各种美味的东西虽然让人有了良好的口感,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却会让人痴迷于这些味道,从而让人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骑马在广阔的大地上奔驰、狩猎时因收获而带来的满足感,这些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变得骄狂、贪婪、嗜杀。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奇珍异宝、金银财物等这些可以让人过得更好的物品很容易会让人产生占为己有的想法,控制能力差的人甚至会因为这些东西而做出伤害别人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偷、抢、骗等等。
  
  行妨中的妨字有阴碍、受伤的意思,在这里代表人的行为受到影响,从而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
  
  这些都是惑乱人心、让人无法保持平常心的东西。
  
  老子通过几个常见的例子告诉我们,不管是口舌之欲还是难得之货,都会扰乱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然后刺激我们的情绪,从而引起人们的“七情六欲”。
  
  七情: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也称为五志。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
  
  但是如果受到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的时候,会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这时的七情就会变成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六欲:
  
  (1)求生欲,即努力活着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饮食、温饱、健康、平安、安全、长寿等。
  
  (2)求知欲,即想要了解知晓一切事物的猎奇心理。与此相关的词有了解、知晓、明白、探索、研究、发展、开创等。
  
  (3)表达欲,即想要把自己的见闻、想法、感受等告知别人,并获得他人认同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诉说、倾诉、告诉、发表、表达、抒发等。
  
  (4)表现欲,即想要在人群中争强好胜,显示自己的独特性、权威性,并获得他人尊重和服从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面子、荣耀、地位、名声、威信、权势等。
  
  (5)舒适欲,即尽量使感觉更舒适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冷热、香臭、疲倦、爽快、痛痒、明暗、软硬等。此欲望着重于身体各感官。
  
  (6)情欲,即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等。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人活着主要是为了吃饱肚子,让自己可以好好的生存下去,其它那些行为只是为了辅助生存而作出的反应。
  
  道家的思想一直以清静自然,少思寡欲为主。
  
  对于现在的人来讲,完全做到摈弃七情六欲是不可能的,人只要活着就不可能做到。
  
  不过少思寡欲还是可行的,所以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
  
  目不是眼光而是目的、目标。
  
  大自然中除了人类,其它动植物都是为腹不为目的。植物不会摄取多余的水份和养份,动物吃饱了就不会再去破坏周围的环境,这种行为才是符合生存规则的。
  
  “去彼取此”在这里表示抛弃那些多余的或伤害自然的行为习惯,保留基本的生存意识。
  
  也就是说这一章主要讲修行中的修心,不被各种美食、声音、美色等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身心合一,心如止水。
  
  只有这样才能专心致致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大概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吧。
  
  这一章同样让我想起了佛宗【心经】里的一段话: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更象“无欲”两个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长生从聊斋开始 下班,然后变成魔法少女 这里是封神,励精图治有什么用 暗宠 大明:王孙归来不称帝?我是海主 偏执顾少的心尖白月光 遮天:开局目睹荒天帝成仙 穿书年代成了大佬心头娇 神印王座之天煞之子 孤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