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道德经诠释 > 上卷 道经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上卷 道经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上卷 道经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第2/2页)
  
  由于大部分人缺钱,而那些好吃懒做的人又没有足够的收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需求,所以偷、抢、骗的人也越来越多。
  
  于是人们口中又有了一句话:除了割身上的肉疼,就属往外拿钱疼了。
  
  如果我们的生活中不再需要钱这种东西了呢?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见:读[xiàn],在这里代表出现、显露、炫耀。
  
  这句话可以看作是对上两句的总结。
  
  想的越多心就会变得越乱,心越乱就越烦燥,越烦燥就越是想找点什么事情去做。
  
  正因为人们发现了金钱、权力、地位等这些东西能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生活,所以人们才会拼命的去争取。
  
  如果这些东西在一夜之间变得“不值钱”了,我相信人们马上就会对它们失去兴趣。
  
  那么,如果这世上不存在让人产生欲望的东西,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心心念念的去思考怎么才能得到某样东西这种事。
  
  在圣人眼中、在史书的记载中,上面提到的这些东西都是扰乱人们视野和心境的东西,也是引起人们动乱的根源。
  
  圣人认为如果想解决以上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容易让人闹心的东西丢弃。
  
  所以在各种宗教学派中都有清心寡欲的说法。
  
  这种说法是修身的方法,只针对个人。
  
  如何让所有人都能够“清心寡欲”呢?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句话充满了正能量,给了人们无穷的信念和力量,让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有了一丝心灵的寄托。
  
  但也正是这句知让人们学会了奋斗、学会了拼博、学会了去争。
  
  而人们一旦有了争强好胜的心思,就会有意无意的伤害到别人的利益,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引发各种争端。
  
  反过来讲,如果不想让人们起争斗的心思,那就要“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做为一个普通的百姓,有什么能比吃饱穿好,身体健康,无病无灾更重要的呢?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所谓的志向,只是一种向往好生活的念头,如果一个人吃喝不愁、不生病、也不用担心将来、没有什么终极目标,那么这个人就不会有别的念头。
  
  如果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极端的念头,都过的挺好,衣食无忧,就算某人有想法,有念头,最终也只是他一个人而己。
  
  比如说这个有大理想的人想做皇帝,但是却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没有人和他一起去做这件事,那么这个人是做不了皇帝的。
  
  这一段话让我想起了另外一句话:“反其道而行之”。
  
  如果把这段话反过来理解,这段话就变成了一段生意经和官场必备箴言。
  
  至少目前这止,这世上很多上位者或者做生意的人所实行的策略都和这段话刚好想反。
  
  实行等级制,考试有优劣,东西分好坏,价钱有高低……各种各样的欲望令人兴奋之余,也产生了巨大的动力。
  
  高官、厚禄、权力、长生……无一不使人疯狂。
  
  虽然这些对于圣人老子来讲是最最不好的现象,可也正是这种看似混乱的局面,才能促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至少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千年以前相比要好的多的多。
  
  我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对这个社会进行评价,但是儒家的另一句话说的也非常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所以到底哪种观点是正确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正所谓大道三千,各有优劣,谁对谁错,谁又能说得清呢。
  
  “为无为,则无不治”是针对“不敢为”来讲的。
  
  在这里指的是因为没有人去做、没有人去挑起争端,所以就不存在无法管理这种情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长生从聊斋开始 下班,然后变成魔法少女 这里是封神,励精图治有什么用 暗宠 大明:王孙归来不称帝?我是海主 偏执顾少的心尖白月光 遮天:开局目睹荒天帝成仙 穿书年代成了大佬心头娇 神印王座之天煞之子 孤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