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道德经诠释 > 上卷 道经 第一章(上) 道可道

上卷 道经 第一章(上) 道可道

上卷 道经 第一章(上) 道可道 (第1/2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分割线---
  
  对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十二个字,常见的译文分为以下几种:
  
  1、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但并非是唯一不变的道路;真正的名声是可以去求得的,但并非一般人一直追求的名声。
  
  2、道是可以被说出来的,说出来的却不是永恒的道,万物是可以去命名的,但却不是万物永恒的名。
  
  3、道本身也是遵循着一定的道,但这个道并不是平时可以观测到的最基本的道,虽然这个道也确实存在着,但不是以现有的道的维度所能解释的。
  
  4、道是道,不是道也是道。名是名,不是名也是名。
  
  5、道可以指导、引领我们的思想,规范我们的行为,并不是恒常不变的理论、道理和规律。名称是可以做出详细的命名和界定,并不是恒常不变的解释和命名。
  
  6、道如果可以被说清楚,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一件事物如果被命名了,它就不在是它本身了。
  
  不知道大家对这几种解释有什么想法,至少我看过之后感觉自己更加迷茫了,因为从这几句话中我不知道老子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很深奥、很绕,看完之后我几乎失去了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如果后面五千多个字都是类似的内容,我肯定是读不下去了。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让人豁然开朗,而不是越读越迷茫。
  
  所以我不得不怀疑以上几种解释的正确性!
  
  事实上,人们大多数时候都不太容易相信别人,尤其是面对未知的事物时,更是不自觉的表现出一种抵抗心里。
  
  尽管有时候我们知道对方是对的,或者说对方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说教的方式仍然让我们很烦。
  
  所以说传教也好,教学生也罢,都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或旁敲侧击的过程。
  
  一次性把所有知识都告诉你,你未必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者。
  
  数千年前如果有人说地球是圆的、太阳是一颗星星,绝对会被人们认为是妖言惑众。
  
  就当时社会对宇宙的认知程度来看,如果老子跟人讲学时张口就是道、闭口就是宇宙、虚无,想要以此积累声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没有人会听信一个疯子的话。
  
  一个张口闭口都是一些大家听不懂的话的人,在别人眼中大概和疯子差不多。
  
  如果想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首先要提起对方的兴趣。
  
  怎么样才能让别人在看到一本书之后,越读越想读,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有一种继续读下去的兴趣,这大概才应该是写书的重点。
  
  所以道德经开篇不太可能会直接讲解自然大道,而应该会以提起阅读者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只有阅读的人产生了兴趣,才会接着读下去,并试着去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
  
  先不论老子最后是不是成仙或者成圣,至少在他出函谷关之前还是一个人,一个上了年纪、有学识、有一定影响力的老人。
  
  函谷关令尹喜请老子著书这件事,证明老子出函谷关时已经积累了相当高的声望,或者说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我小时候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冬天,经常一群小朋友围着村里的老人,或坐在草垫上、或缩在草窝里,晒着太阳、听着老人给我们讲故事,讲那些他看到过的、听到过的、有趣的或者当时觉得深奥难懂的故事。
  
  而他每次的开场白都是:都不要吵啊,我跟你们讲……
  
  或者是:在很久很久以前……
  
  如果我们把老子请下神坛,当作一个普通的、有学识的老人,把道德经同样当作一个老人所讲的故事来看待:
  
  一个老人,给后代子孙或者晚辈们讲故事,而这个故事又是能对晚辈们造成深远影响的故事,那么,这个老人一定会非常的谨慎,但又不能太深奥,太深奥了后辈们听不懂,听不懂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长生从聊斋开始 下班,然后变成魔法少女 这里是封神,励精图治有什么用 暗宠 大明:王孙归来不称帝?我是海主 偏执顾少的心尖白月光 遮天:开局目睹荒天帝成仙 穿书年代成了大佬心头娇 神印王座之天煞之子 孤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