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穿到乱世当谋士 > 风起洛阳 第三十二章 纸上谈兵

风起洛阳 第三十二章 纸上谈兵

风起洛阳 第三十二章 纸上谈兵 (第2/2页)
  
  大雍的边患等等一系列问题,大都是由于财政危机拆东墙补西墙制造出来的。
  
  比如乌桓本来只不过是东胡的一个小部落,借助大雍清空辽东和漠南匈奴之后才在占据了一块地盘,之后又趁着大雍前后之交的混乱,占据了燕山北部地区,朝廷无力整治,才不得已拉拢乌桓的上层,给钱给粮,让他们抵挡匈奴,鲜卑的冲击,成为大雍北部的屏障。
  
  这一雇佣关系一直持续到了先帝时期,眼下鲜卑坐大,朝廷也颓势渐显,大雍无力抵御鲜卑的压力,这个政策才逐步动摇。
  
  过不下去的乌桓人时不时就有小规模犯境,但是乌桓官方一直站在大雍这边,大雍也无力管乌桓,不想激起反叛,于是只要乌桓不太过分,便默认了这件事。
  
  但是现在为啥乌桓就敢勾结反贼,明目张胆地反了呢?
  
  不就是国库没钱,钱先紧着救灾平叛,李璜雇兵不给钱,乌桓才勾结的张猛。
  
  刘荣一愣,下意识地反驳道:“若如你所说,前朝如何能建立起这套体系?难道朝廷有钱绥靖外族,没钱发给边郡将士?”
  
  当年武帝能做到,是因为文景两朝的修养生息和财富积累提供了物质基础,再加经过几十年集权国家对地方的掌控力很强,与如今连度田都做不到的大雍不可同日而语。
  
  后面一个问题太敏感不能说,最好从经济入手,所以陈瞻准备列数据,摆事实,好好教训一下不通财货的刘荣:“好,就说武帝,当年武帝确实维持了这一套体系,可是你知道这套体系维持了多久,又耗费了多高的代价吗?”
  
  刘荣不答,陈瞻接着说:“听说你经史子集无一不通,那我便用本朝大儒编著的《雍书.食货志》里的话回答你吧。”听到自己的黑历史再一次被提到刘荣有点局促地搓搓手,却听陈瞻接着说道:
  
  “元朔二年,募民十万于朔郡,元狩四年,置“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元鼎六年,数万人度河,筑令居,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注1]
  
  “这还仅仅是河西一段的卫戍情况,你刚刚问过令尊才过来,想来令尊也不会不告诉你每年发给鲜卑乌桓的军费是多少。你仅拿河西一段比较,钱粮可够?”
  
  “更不要说在前雍的大乱中,这些工事多数被弃置,反贼篡政,群雄并起,鲜卑乌桓借机入寇,我大雍之民不得不内迁,边郡十室九空,形同虚设。”
  
  “后我光武皇帝虽拨乱反正,但我边疆再难恢复当年的盛况了,今边郡之兵不及武帝时十一,刘君的策略虽好,但如何能实现呢?”
  
  “武帝情存远略,志辟四方。然得以南诛百越,北讨强胡,西伐大宛,东并朝|鲜,皆因文、景之蓄。但即使借天下之饶,数十年间,也搞得官民俱匮。况今人财并乏,要是如此做了,怕不等鲜卑乌桓灭亡,我大雍就已经民不堪命,起为盗贼了。”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北疆边患事急,然中国之困亦急,方今郡县盗贼尚不能禁。今年张猛叛于中山,我等都无力将其抓回,何况维持这样一套宏大的防御体系呢?”
  
  听完陈瞻的一番话,刘荣已经愣住了。
  
  他平日自以为能通经史子集,然而更加喜爱文采风流,于是总是偏爱些清贵文章。
  
  像《食货志》这些“浊流”虽然也看过,但也仅仅是看过,并未深究其中的原理。
  
  是而,刘荣很清楚刚才陈瞻所言皆是《雍书》原文。
  
  现在听对方条理清晰,一条一条罗列出来,有详细解释了一番其中的道理,既失落于自己连最骄傲的博闻强识都比不过对方,又感慨自己引以为傲的策略竟出了这么大一个漏洞,差点误国误民,一时间竟然惊出了一身冷汗。
  
  刘荣颤声问道:“所以我大雍并不防守之力,若是乌桓真的勾结张猛,入寇之时我等也无力阻拦?”
  
  陈瞻微微叹了一口气:“我也不知道啊,或许这一战真的不可避免。但毕竟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猜测,现在乌桓既然没有明面上造反,陛下也不可能为这种没有真凭实据的事情调兵征讨。我如今只怕边郡毫无准备,到时候遇到乌桓和鲜卑一起发难措手不及,被人长驱直入……以我平庸的才智,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将乌桓御于国门之外地办法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长生从聊斋开始 下班,然后变成魔法少女 这里是封神,励精图治有什么用 暗宠 大明:王孙归来不称帝?我是海主 偏执顾少的心尖白月光 遮天:开局目睹荒天帝成仙 穿书年代成了大佬心头娇 神印王座之天煞之子 孤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