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道德经诠释 > 下卷 德经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下卷 德经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下卷 德经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第1/2页)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rǎng)无臂,仍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分割线---
  
  人与人相处,其实很多时候就像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或者说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们看小孩子打架,一方吃亏以后,一般都会去找朋友过来帮自己,然后另一方也会找朋友,……人越聚越多……打群架害怕被家长或老师知道,于是大家各自出主意、相办法……到最后,每一方都会派出一个代表进行“谈判”,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
  
  国与国之间也是类似的情况,最终决定胜负的往往要看领导人的意见。
  
  前面第五十四章“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便具有类似的含义。
  
  我们通过很普通或者不相干的事情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以及学习,比如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去发现家与家之间的相处方式,然后再深入的挖掘,最终发现国与国之间相处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涉及到的具体内容不同罢了。
  
  兵法中有这样两句话:“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主”是主动的意思,“客”代表被动。
  
  从字面意思理解的话似乎是说不要主动去发起战争,但实际上,战争暴发的时候,往往是一鼓作气把对方打败才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这么一看,“吾不敢为主而为客”这句话和实际情况是完全相反的,那么到底应该听谁的呢?
  
  这句话中最关键的是“不敢”两个字,第六十七章也写了“不敢为天下先”,都用了“不敢”而不是用了“不能”。
  
  这就是区别了,“不能”就是绝对不可以,“不敢”是有缓和余地的,之所以“不敢”,是因为担心出问题,如果把担心的问题解决了,就会果断出手。这就是“不敢”的真正含义。
  
  兵法中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料敌先机”的说法,在主动出击之前,把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都想一下,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应对方案,这就是兵法。
  
  所以古时候打仗之前一般都会先派人收集对方的情报,然后根据情报来决定是主动出击还是远远的躲开。
  
  如果发现自己对敌人的举动一无所知,那么宁可按兵不动或者加强防御也不要主动去迎击对方,因为前面很有可能会有陷阱在等着自己。
  
  兵法中另一个说法叫做“以退为进”,当对方太过强势,正面冲突造成的损失超过了自己的预期,那么选择退避是正确的解决方法。
  
  太极拳中有“引进落空”的技巧,明面上我是在撤退、避让,但是在撤退的过程中我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安排一些陷井或者后手,如果对方不明所以,当对方直接进入我们预先埋伏好的范围之后,吃亏的一定是对方。
  
  同样的,当我们发现对方在后退,那么一定要考虑对方是不是真的在撤退?
  
  不能一味强攻,万一对方用的是诱敌之计怎么办?
  
  这就是“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的意思。
  
  “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
  
  先来看一下别人对这句话的理解:行军却没有军阵,奋起却没有挥臂,执握却没有兵器,交手却没有敌人。
  
  或者:做了等于没做,像太极拳一样把人推出去了别人还不知道怎么出去的,手里拿着兵器别人看不见。
  
  再或者:以无阵之阵来抗击,以无臂之臂夺取。以无兵之兵战斗,以无敌之心对敌。
  
  (你们看懂了么?我没看懂,所以要么他们错了,要么是我太笨)
  
  我认为:
  
  第一个“行”字念(xíng),是行走的意思。
  
  第二个“行”字念(háng),成行成列。
  
  “攘”字读作(rǎng),从扌(手)从襄,推手使前也。“手”与“襄”联合起来表示“用手接过对方的物品,接着用手递回去”或者“用手握住对方伸过来的手并反推回去”。
  
  “仍”字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写法,帛书本写作“乃”,王弼注本写作“扔”,河上公注本写作“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长生从聊斋开始 下班,然后变成魔法少女 这里是封神,励精图治有什么用 暗宠 大明:王孙归来不称帝?我是海主 偏执顾少的心尖白月光 遮天:开局目睹荒天帝成仙 穿书年代成了大佬心头娇 神印王座之天煞之子 孤星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