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道德经诠释 > 上卷 道经 第十六章(上) 致虚极,守静笃

上卷 道经 第十六章(上) 致虚极,守静笃

上卷 道经 第十六章(上) 致虚极,守静笃 (第1/2页)
  
  致虚极,守静笃(dǔ)。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殁(mò)身不殆(dài)。
  
  ---分割线---
  
  其实这一章,我觉得应该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讲修行方法,另一部分讲修行的成果。
  
  “致虚极,守静笃”这句是修行的方法。
  
  放松自己,什么都不想,让身体一直这么安安静静的呆着。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学习的时候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这样孩子才可以专心学习。
  
  但是为什么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才可以呢?
  
  其实很简单,只有身体保持安静,心脏才可以把更多的能量传送到大脑,然后大脑才可以进行高速运转……这是科学。
  
  佛宗、道家、儒家等各个宗教要求的静坐、诵读,或者是各种武术修行中的煅体、站桩,都要求专心或者静心。
  
  所以在各个宗派里,修行入门的第一课基本上都是教人如何放松和入静。
  
  “致虚极,守静笃”可以理解成“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更深层次的练习。
  
  在无欲的状态下,我们的思想一直在变化,每次看到的或者体会到的东西都不一样,这是为了发现问题。
  
  有欲的状态是我们对已经发现的问题的继续深入研究的一种态度。
  
  关于修行,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应该是“天人合一”。
  
  什么叫天人合一呢?
  
  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却又是这天地的一部分。
  
  当我们对天地之间的规则足够了解时,就可以把天地之间的一切转化成我们可以使用的力量(这又属于科学范畴了)。
  
  比如我们了解了金属的特性,然后利用金属制作出了各种工具或饰品;
  
  我们知道了各种植物的性能,然后利用植物解决了人类的饥饿问题,或者利用它们的各种特性治疗人体的各种疾病;
  
  我们明白了风的特性,然后我们让风化作动力;
  
  明白了火的特性,于是火成为我们的工具……
  
  所以说,修行的目的就是体会天地之间各种规则的奥秘,最终化为己用。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这天地之间充满了未知,想了解它们需要很多时间,更需要面对很多的危险,想化为己用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老子给出了另一种方法:我们不去主动接触规则,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规则的运行轨迹。
  
  我们可以观察万物运作时规则具体起到了什么作用、它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万物的。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这句话和本章之后所讲的内容就属于修行成果了)
  
  这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最终都会回到起点。
  
  比如一颗种子,从种子状态开始生长,然后发芽、长大、长高、直到开花、结果,然后果子最终又变成种子……
  
  说到起点,曾经有朋友告诉我一个关于事物发展的趋势,叫做: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这种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都不是从起点回到起点,而是从起点向更高的一个层面螺旋式上升了。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只有相似的重复、没有绝对的起点重叠。如果一旦重叠,就不对了。
  
  如果这么理解,似乎“各复归其根”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
  
  那么到底哪种理论是对,哪种理论是错呢?
  
  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感到茫然。因为这种说法直接打破了我的理论结构,但是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其实两种论点都没有错误,他们一个指的是事物的状态,一个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趋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长生从聊斋开始 下班,然后变成魔法少女 这里是封神,励精图治有什么用 暗宠 大明:王孙归来不称帝?我是海主 偏执顾少的心尖白月光 遮天:开局目睹荒天帝成仙 穿书年代成了大佬心头娇 神印王座之天煞之子 孤星传说